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蔬菜集锦 >> 蔬菜信息 >> 内容

浦东新区蔬菜生产的发展之路

时间:2013/9/9 14:36:24 点击:

《上海市蔬菜产销工作报告会》材料之二

 

浦东新区蔬菜生产的发展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的蔬菜生产走过了3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浦东,作为开发开放的前沿,引领着上海的城市发展,而浦东的蔬菜产业在服务城市发展的道路上以特有的方式实现了历史变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指引下,浦东的蔬菜产业正在为推动浦东现代农业、设施农业、服务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正成为上海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浦东蔬菜生产近30年来的变迁

1、蔬菜产业规划和产业规模发生变化

二十世纪70年代末,浦东的蔬菜生产以靠近黄浦江边的严桥、洋泾、花木、六里、杨思、三林等蔬菜乡为主,常年蔬菜面积在5万亩左右。92年后,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推进,“西菜东移”的步伐不断加快,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向浦东东部的六团、江镇、蔡路、顾路等镇转移。2001浦东新区经撤镇合并,保留建制镇13个,蔬菜常年种植面积4.17万亩,占总耕田面积24%左右。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不断深入,到2008年,蔬菜生产基地集中到11个镇133个行政村,蔬菜种植面积2.4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5%左右,其中外环线外曹路、合庆、川沙新镇3镇蔬菜面积近1.8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70%

2、经营模式和劳动者发生变化

七、八十年代的蔬菜生产以村队制的集体生产经营为主,劳动者以当地农民为主,农业生产劳动所得为主要家庭收入。浦东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家庭收入多元化,本地农民在征地后变成居民,不再以从事农业劳动为主业,外来菜农逐渐成为蔬菜生产的主力军,生产经营也以土地承包种植为主。

3、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规模化种植面积增加

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浦东常年菜田5万亩左右,基本上都是露地栽培,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经过市两轮菜田设施建设,到2003年前,浦东已经建成了以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引进的荷兰和法国温室为首的近3000亩规模的保护地设施,有蔬菜园艺场20多家。在第三轮菜田建设(2005-2010年)中,浦东05-07新建成5387.8亩保护地和1174亩露地菜田建设任务,目前已形成了近1万亩的规模化菜田设施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40%,有蔬菜园艺场、合作社近60家。08将新建3008亩、09-10年计划建设1500亩,到这一轮建设结束,将会形成比较稳定的1.4-1.5万亩的设施菜田,服务于城市发展。随着规模化种植比例的上升,蔬菜承包户由2001年的12687户,压缩到目前的3400多户。

4、蔬菜产量产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露地生产为主蔬菜亩产值在二、三千元左右。2001年,全区4.17万亩蔬菜总产量达26万吨,总产值2.7亿元,平均亩产量6000多公斤,亩产值6500元。统计显示,2007年全区上市蔬菜约17.5万吨,总产值近2.64亿元(平均亩产量近7000公斤,亩产值近1万元),其中蔬菜园艺场平均亩产量近8000公斤,平均亩产值为13000元左右增加了农民收入。

5、蔬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得到保证

2001年,市府105号令《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的出台和发生在高行镇的蔬菜中毒事件使浦东下定决心抓好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我们采取对菜农进行逐户登记造册,逐级上报备案,以掌握外来菜农的情况信息,同时实行层层签约和蔬菜质量承诺制度;建立田间档案,实行蔬菜产品质量跟踪制度;广泛宣传发动,对菜农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建立外来菜农的联户管理体系;开展农药大检查等等措施,增强了菜农的安全生产意识。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开展更是保障了蔬菜的安全卫生。2001年共速测蔬菜样品1256只,合格率达到97.7%2003年开始定量精测工作。通过检测系统的升级,数据系统的联网,2007全区共速测样品近7万份,合格率为99.92%;三中心精测样品2000多份,合格率为98.4%,检测数量大大增加,精度和覆盖率大幅度提高。02-08年,全区没有因食用蔬菜而中毒的事故发生。

6、蔬菜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不断加大

蔬菜消费经历了从满足数量到追求质量的过程,告别了蔬菜供应的短缺,就要根据市场需要大力调整和优化品种结构。通过实施种子工程,加速新品种引进、选育、示范和推广,进一步丰富了市场供应的品种。我区的自育品种从八、九十年代的洋泾黄瓜、洋杂番茄、申花系列花菜通过品种改良和更新,目前已形成了申青黄瓜、98-8番茄、申花改良花菜、锦绿黄瓜等优良品种,并在全市乃至全国推广,蔬菜生产良种覆盖率亦达90%。

同时,我区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行补贴,大力推广防虫网、杀虫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开展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应用BB肥和新型肥料;组织产品认证,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抓好蔬菜病害的预测预报和菜农植保技术培训,指导菜农科学合理防治。

二、浦东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1、完善政策法规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政府几乎每年都有关于扶持农业发展,搞活产品流通的政策性文件下发。2001市府《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的发布是上海蔬菜生产管理工作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上海的蔬菜生产管理进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200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明确了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安全监管责任及执法依据。这些政策法规是蔬菜产业健康、良性发展的根本保证。

2、增加投入和政府扶持力度是基础

“十一五”农业规划中,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菜田建设和生产补贴资金,大大加强了蔬菜生产的基础建设,有效地增强了蔬菜基地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我区还根据自身特点,区财政每年拿出近500万元的资金对蔬菜生产和安全监管进行补贴,提高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为稳定蔬菜的生产和供应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了市民的身体健康。

3、装备的完善和科技进步是支撑

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通过促进蔬菜种子种苗产业、蔬菜产加销产业链建设和标准化管理技术开发、蔬菜温室和装备产业、高效特色优势品种开发、先进农艺和专用型生产资料开发等,有效地解决了蔬菜保淡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蔬菜实用成果转化、新型菜农培训以及蔬菜科技入户等方面也获得了可喜的成效,充分体现了科技进步对蔬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4、制度创新是蔬菜产业发展的动力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区蔬菜生产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园艺场的经营模式由原先的集体经营逐步转为个人承包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管理者的积极性,同时对场内职工采取了“两头统(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产品上市销售),中间包”的管理模式,根据产量产值合理利益分成,既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又提高了职工的生产内积极性。最近,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纽带和桥梁作用,把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有效地组织起来,实行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逐步实现产品包装化、销售品牌化,对提高蔬菜的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能起到积极作用。随着我区农业贷款基金和生产用工补贴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逐步出台必将推动蔬菜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三、浦东蔬菜产业发展的目标

1、继续开展菜田建设,稳定1.5万亩设施菜田面积,以确保最低30%地产蔬菜保有量。

2、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菜农收入。

3、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蔬菜生产环境监控和质量检测力度;加强蔬菜生产投入品的市场监督;建立和完善蔬菜流通环节的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制度;蔬菜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常抓不懈。

4、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四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产能,增加效益。

5、探索产销对接机制,多渠道搭建蔬菜销售平台,真正体现蔬菜产品的优质优价。

6、探索建立蔬菜设施长效管理机制,投入资金对现有设施加强日常维护,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浦东新区蔬菜工作办公室

200892

 来源: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
相关文章
  • 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www.vera.sh.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 网络支持: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网络部

    沪ICP备202300309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