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蔬菜集锦 >> 媒体转载 >> 内容

浦东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19/8/1 9:05:06 点击:

2019.7.31.1.jpg

图片说明:孙桥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工作人员正在记录农作物生长情况。

2019.7.31.1.2.jpg

图片说明:浦东现代农业在市区两个层面地位“差异”较大。(数据来源:《浦东新区统计年鉴》概况、《上海统计年鉴2017》及相应数据计算)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浦东新区不仅正全力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科创中心两大国家战略联动发展,努力建设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先行先试区,而且始终不断地探索促进浦东自身发展及浦东特色城乡一体化之路。

作为国家战略承载地,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中的先行者,浦东理应率先成为上海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是改造传统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目前,浦东正加快推进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浦东现代农业特点

浦东现代农业在市区两个层面地位“差异”较大。在浦东新区层面,农业产值微不足道,且在浦东新区总产值中的占比仍在继续下降。近20年来,浦东新区第一产业的占比一直低于1%,近年来更是接近0.3%左右。2016年,浦东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三产总体产值的比重仅为0.28%。从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看,同样如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上海市层面,浦东新区的农业生产总值占全上海的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要高于前述统计指标,尤其是2009年南汇并入浦东后,浦东新区的农业在全市的地位更加重要。如2008年以前,浦东新区农业生产在全市的占比通常在5%-6%左右,2009年浦东新区农业生产在全市的占比超过20%。可见,浦东农业的地位在区级和市级两级层面存在较大差异。

农业科技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科技人员落实到位。2016年,全年在水稻、西甜瓜、蔬菜、桃、水产、信息6个专业条线上聘请专家11人,对应配备12名区级专家助理,落实技术指导员76人,每万名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达9人。

第二,“三品”战略为导向。浦东新区的现代都市农业以“三高”(高端、高科技、高附加值)农业为发展定位,以“三品”(品牌、品质、品种)战略为导向,形成了“5+6+1”的载体布局。

目前,浦东全区已形成8424西瓜、南汇水蜜桃、南汇翠冠梨等在区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曹路镇创建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镇。种源农业、循环农业、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在示范基地得到集聚,并形成了示范效应,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第三,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为平台。2017年9月,以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为代表,致力于打造成为都市现代农业的标杆、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引擎、服务全国农业的典范、“一带一路”的纽带、国际农业交流合作的平台。

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目前是上海三个现代农业科创中心之一。中国农科院与新区签订《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第四,以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为抓手。新区推进农用地资源管理系统、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农委资金行政审批系统、农民增收管理系统、农村地区网络及农委OA系统等行政管理项目建设,实现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高效透明。

创新“农民一点通”载体形式,搭建“浦东惠农通”微信公众号平台,通过手机号的实名绑定,实现村民对本村新闻资讯的了解、本人涉农补贴的查询、本村“三资”情况的查询、就业平台信息的共享等。

更为重要的是,浦东新区以多种灵活方式、多种渠道,开展农产品网上营销,进一步推动了浦东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桃咏合作社全年销售瓜果预售券6万余张,直接节约成本12万余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

浦东新区以构建新型经营体系为重点,着力培育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主体。

截至2016年年底,19家农业企业获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企业续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农业企业在新三板上市。18家农民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合作社,1家农民合作社新增为国家级示范社(总数17家)。

截至2017年年底,经济型、粮食种植型、粮经型家庭农场536家,全区50%的粮田实现了由家庭农场经营。目前,浦东新区共有889家农民合作社,约占全市的28%。这些农民合作社,带动约1.49万劳动力就业,覆盖了全区40%-45%农业生产区域,初步形成“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镇农投公司+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发展模式。

强农支农惠农力度大机制新。

全国层面看,浦东新区强农支农力度较大。

公开资料显示,浦东新区强农支农项目种类多、资金规模大,体现了国际性大都市在工业化、城市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对农业、农村的有力反哺。

2017年浦东新区科技转化与推广服务、农业生产支持补贴、产业化经营科目、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分别达648万元、38292.22万元、463万元和6437万元,远远超过国内其他省市的相关补贴力度。

研究发现,浦东新区实施强农支农力度大的另一个表现是补贴项目种类较多。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浦东新区分别实施了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农产品营销体系及品牌建设、国内捕捞渔船油价补助等项目,补贴总额达3030万元。

从上海层面看,浦东新区不断创新强农支农机制,在全市范围内起到表率作用。

表现一:2016年,浦东新区在全市率先对农业财政补贴实施市、区级支农资金整合,并以项目配套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投资。2017年起,浦东新区农业生产补贴以各类项目为载体,整合了市、区级财政补贴资金。

表现二:补贴机制多样化。浦东新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形成了“财政资金引导、社会多元参与、经营主体负责”的农业领域投资模式,并通过与银行、保险等机构合作,充分发挥金融对“三农”的支持作用。

现代农业发展三大瓶颈

劳动力后备资源不足。

第一,从业人员总量规模下降。调研发现,本地年轻人普遍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与技能,新生代农业人口萎缩。同时,还出现外来农民工数量下降趋势,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均反映面临招工难问题。从业人员总量规模下降,严重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发展。

第二,农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如前所述,农业经营主体从业者老龄化倾向明显,浦东新区家庭农场经营者50-59岁占比达42.3%,为最多;39岁及以下的青壮年仅占16.7%。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趋势,不仅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也难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第三,缺乏高端人才。现代农业发展,不仅需要体力也需要脑力,需要高端人才。调研发现,浦东农业人才流入意愿相对不强,引入人才流失较多,尤其是管理、技术、营销、电商等各方面的高端专业人才。如前所述,浦东多数农场主年龄偏大,教育水平不高。农业经营主体的研发水平不高,技术革新难以有实质性突破,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长远发展后劲。

农业生产成本较高。

一是浦东农业用工成本上升。在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涨、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下,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也在持续上涨,使农业的比较效益更加弱化。2018年4月,上海再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为2300元/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20元,这必然会带动农业用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工业制造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品价格进一步提升。

二是浦东用地成本极高。流转费用偏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土地得以顺利流转,且费用合理。

调研发现,浦东新区土地流转不仅存在机制上不完善的地方,例如确权确地制度不统一,而且流转费用偏高。以浦东大团镇为例,调研显示,目前该镇果树的流转费用高达8000元/棵。而且土地老化现象严重,修复成本较高。

目前,浦东新区的部分地区遇到“树老、地老”集中爆发的现象,土地老化需要修复,但土地、果树等生产资料的修复成本是较高的。两者迭加导致浦东当前的用地成本极高。

再者,经营管理不够细致,难以通过管理出效益。

理论上,提升农业耕作机械化、种植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农技服务社会化水平是应对农业用地减少、农业用工用地成本提高的根本举措。但目前浦东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仍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一是相对分散经营的生产模式,与当前集约化生产的发展方向尚有距离;二是合作社规模相对较小,甚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是政府及各种经济组织和服务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中介服务不够发达,社会化服务成本较高,影响了产业的合理布局。

农业科技发展不平衡。

一方面,浦东现代农业科技水平较高,不仅走在全市前列,而且还走在全国前列。

宏观层面,2015年,孙桥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考核中名列第一,2016年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正式成立,浦东于2010-2015年在全市率先完成基本农田区域内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微观层面,浦东新区拥有科技水平极高的现代农业企业,如始创于1987年的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业化种猪育种公司,是首批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首批国家动物疫病净化场、全国两家国家级种公猪站之一,拥有国际上最大的猪冷冻精液产业化生产基地、最大的美系杜洛克种猪育种基地,每年全国10%的上市猪含有祥欣基因。

2017年6月,世界观赏园艺产业重头企业保尔卓美园艺(上海)有限公司落户浦东,其现代化种苗生产温室在国内居于同业领先地位,并实现生产的高度自动化——涵盖播种、补苗、灌溉与施肥等生产的全流程。

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红刚青扁豆生产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也成为高科技、强品牌的代表。

另一方面,浦东传统农业仍大量存在,它们使用传统种子、传统经营模式和传统生产模式。

调研显示,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的技术在惠及浦东农业、农民方面,还需创新思路和方法。究其原因,一方面浦东耕地面积较少,不能为种源提供足够的规模农田,导致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另一方面,浦东当地农民年龄普遍较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意愿较低。

乡村振兴需要改革

立足优势抓好乡村振兴,强化规划引领、彰显品牌特色、优化人居环境、突出富民为本,用改革的办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努力开创浦东新区“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积极推动浦东农业高质量发展。

实现农业高质量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浦东新区现代农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除了人才、技术和管理之外,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顶层设计。

一方面,明确农业在浦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使现代农业特别是现代都市农业成为浦东经济实现“五个中心”核心功能区及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科创中心两大战略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明确浦东农业在上海市、全国的地位和意义,进一步提升浦东农业科技水平及在全国的影响力。

继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各个国家的都市农业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如日本各级政府对都市农业给予保护政策,对从业的市民不仅给予补贴,还在资金、技术上给予大力扶持,为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德国政府有完善的保险制度,医疗、退休、工伤等保险覆盖到每个农民,德国农民可以老有所养,无后顾之忧。对农业专业学生有很多优惠政策,比如得到低息政府贷款买地或租地来建立自己的农场和农业企业,在创办农场的第一年,可以得到政府的资金补贴和随后几年的减免税收待遇等。

建议浦东新区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仅是财政直接支持,而且要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农村。

积极探索本地大学生支持农业发展的平台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德国、日本、荷兰的主要优势是依托高科技、高产值发展。

比如荷兰对科技发展极为重视,农业科研是全国教育和研究中的重要领域,经费占到国家总预算的1/5,远远超过其他部门。

建议浦东新区加快推进农业科研、推广和教育“三位一体”,有效整合资源,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便利。

其中,积极争取本地大学生通过信息、资金、技术等渠道支持家乡农业发展,为他们搭建和提供服务家乡现代农业发展的平台。

进一步推动农业创新创业,实现农业复合功能。

日本、荷兰、德国的创新方式很多,在多种创意形式上,实现了农业的复合功能。如在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环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创意农产品包装,吸引游客,增加消费量。

建议浦东新区以文化为产品内涵,推动农业、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融入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面貌,让消费者在旅游观光的同时了解产品文化,感受乡村文化。

经营模式上,可因地制宜建立特色主题农场、休闲观光园、自耕自种农场、健康养生园模式,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改变人们的沟通方式。来源:东方网

 来源: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
相关文章
  • 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www.vera.sh.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 网络支持: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网络部

    沪ICP备202300309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