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蔬菜集锦 >> 区县动态 >> 内容

挖掘新潜力 寻求新突破 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

时间:2015/4/30 9:14:20 点击:

----关于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贡献率的体系建设的思考

金山区蔬菜办冯春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近年来,金山农业砥砺前行、勇攀高峰,到“十二五”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70%,开创了金山农业科技的新篇章。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金山农业要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节点上,跟上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步伐,必须创新农业科技,完善科技服务,在新常态下实现农业科技的新发展。


一、工作的特色

   近年来,金山围绕“创业金山、宜居金山、和谐金山”的建设目标,着力打造“品牌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在科技兴农的征途上,辛勤耕耘,为金山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默默奉献。
   (一)多措并举强农业
   科技成果转化倍道而进。农技推广成效显著,完成了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培育了72个主推品种、146项主推技术,为“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种水产”四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保驾护航,主导产业每年年均产量增幅超过3%,经济效益增幅超过5%;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积极申报农业部农技推广示范、市科技兴农、区科技创新等项目;狠抓科技成果转化,加大草莓优质高效栽培、雪瓜种质资源提纯复壮、结球生菜区域化生产等成果的推广力度;密切产学研合作,陆续建成了实验站、实验场、研究所、研发中心等12家社会性研究机构;完善科技硬件支撑,引进先进仪器、流水线和试验器具,不断加大科技设施设备投入。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斐然。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近年来招收博士1名,硕士16名,本科45名,培养区领军人才3名,领军后备人才5名,青年拔尖人才7名;着力专业科技人才的梯队建设,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鼓励科技人员申报职称评定,截止目前,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专技人员总数的56%,一批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涌现出来;加强镇级“三支”队伍建设,镇农技队伍逐步年轻化,村动物防疫员和安全监管员到岗到位。对外合作交流硕果累累。农业科技合作交流有序开展,与台湾苗栗县农会举办“两岸农业发展论坛”,与美国犹他州建立“农村清洁能源产学研合作联盟”,成立“犹他-上海(金山)环境与新能源技术联合实验室”;专家服务团科技下乡活动形式多样化,服务内容覆盖种养业的各个条线,在廊下成立专家工作站,聚集优势技术和资源;院区合作深入推进,与市农科院深化合作,推出“人员互派、挂职锻炼、科研共做、基地共建”的新型人才培育机制。
   (二)多管齐下富农民
   农产品科技含金量提升。品牌整合持续推进,“金山小皇冠”西瓜、“鑫品美”草莓品牌整合面积稳步增加,不仅统一了种子供应、生产和包装,而且引入了二维码溯源系统的应用,标准化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推进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登记和老字号、老商标的挖掘恢复,鼓励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实施商标战略,提升竞争力。近年来,农产品品质逐年提高、影响力逐年扩大、市民受欢迎程度逐年上升、农民满意度逐年升高。新型农民培育举措创新。“百千万”新型农民培育深入开展,组织百名杰出青年农民到交大和海洋大学开展全脱产学习,并委派相关专家开展后续跟踪服务,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长期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开展,组织全区家庭农场经营者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授其增收创收的方法,提高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创新培训形式,开办农机驾校培养新机手,开创农民讲堂提高授课针对性,开设田间课堂强化培训者的感知体验,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接受度不断提升。为农信息服务层层递进。服务平台完成搭建,“农民一点通”覆盖全区,随时为农民提供农业政策、农技推广、专家咨询、村务公开、涉农补贴及三资公示等信息服务;服务热线完成开设,聘请12位在职农业专家,设立“12316”热线门诊,接听农民咨询,及时为农民释疑解惑;数据中心完成研发,涵盖粮食、蔬菜、畜禽、水产、瓜果等五个条线,生产全过程的管理信息在网上可以随时查阅。
   (三)多路并进美农村
   生态循环技术集成运用。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措施,杀虫灯、性诱剂、黄板等诱杀技术在标准园和绿叶菜核心基地普及应用,农药使用量较绿色防控措施使用前降低了30%;大力推广生态种养模式,积极研究与探索种养结合,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区的稻鸭共作、稻虾共作的技术规范,构建生态循环链;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便处理应用,秸秆以还田和制成食用菌培养料、畜禽粪便以制作有机肥和沼气处理等方式,变废为宝,实现生产内部循环。农用耕地质量持续改善。着力推广绿肥种植、休耕轮作、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商品有机肥使用、测土配方施肥、高温闷棚技术等节能环保措施,加大土壤保护力度。在这一系列措施下,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了有效改善,土壤的连作障碍得到了有效遏制,耕地地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基地示范引领协同创新。建成30多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广大科技人员搭建好施展才能的舞台、创新试验的舞台,用足用好委系统下属10个技术推广单位现成的科技资源优势,在基地上以实物向农民展示“四新”技术,辐射引领,实现1+1>2的协同效果。
   
二、面临的挑战
   农业发展,出路在科技、潜力在科技、希望在科技。现代农业的实质是科技农业,是现代科技引领下的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和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中,农业的核心要素由土地、水等自然资源,转变为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新形势、新要求下,农业科技工作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新形势、新要求对管理体系的挑战
   在管理体系上,区级层面的农业行政和事业单位的责、权、利已明确区分开来,但在镇级层面,虽有行政主管部门—农办和农业科技服务事业单位—农技站,但大多数镇的农办形同虚设,农办人员在编不在岗,条线上的农业工作,不论是行政方面的,还是技术推广方面的,都由镇农技中心负责落实。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大量的工作任务围绕农业行政职能工作的落实,农业科技人员要花费很大的心思去应付各种行政事务,这极大地分散了从事农业科技服务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镇级农技人员青黄不接的现象尚未完全摆脱,且镇级农技人员提高自身能力要求的主动性不高。此外,企业对农业科技的重视不高,投入较少,农业科技人员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产业主体的企业却存在专业技术人员断层的现象。
   (二)新形势、新要求对考核机制的挑战
   在人员考核上,考核标准主要依靠专技人员的年终技术工作总结,职称聘任终身制并论资排辈,专技人员评上了更高职称,但如果单位没有职数,评上的职称也仅是一本证书不能被聘任,而一旦聘上,可以一劳永逸,年度奖励分配方式尚存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现象,缺乏“鲶鱼效应”的竞争机制。在工作绩效评价上,作为服务对象的农民不参与对推广机构的评价,不能从制度上保障推广机构和人员充分履行职责,不利于调动其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条件保障上,车改以后,没有行政职务的专技人员,每月用300元的车贴完成分布散、地域广且公共交通不方便的科技为农服务任务,靠的只是科技人员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
   (三)新形势、新要求对创新能力的挑战
   目前的农业科技研发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市级层面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从而研究中间成果较多、与其他区县的成果重复交叉以及综合配套技术成果少。科研、生产“两张皮”的情况尚未完全避免,农业科技的评价,不是由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企业说了算,而最重要的看发了多少论文、论文发表在什么等级的刊物上;推广活动的侧重在于把研发的科技成果推销给农户,主要关心的是科技成果本身,是“推广什么农民接受什么”,而不是“农民需要什么推广什么”。市级以上科技兴农项目的主持单位主要集中在科研、推广的事业单位,而从事一线生产的企业申报积极性和立项成功率相对较低。

三、欧美的做法
   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不管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还是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我们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协调高效的农业科技体系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保持创新的战略,使他们稳居世界农业科技的前沿。以荷兰和美国为例,其主要做法是:
   (一)三位一体,强化企业和科研联姻
实行“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政府转移了农技服务事业中的技术部分,专心于从政策和宏观上把握国家的农业科技发展方向,而由院校针对农业生产问题,倾听产业和农民的声音,及时研究提供最新的技术与信息。企业直接投入科研,不完全依赖政府,科研成果直接为生产服务;科研院校与企业全方位合作,根据需要提供技术支撑;政府鼓励企业,完成既定的科研指标给予经费支持,企业、科研、政府形成紧密协作的“金三角”关系。
   (二)拓展延伸,狭义技术推广被取代
传统的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狭义农业技术推广转向了广义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内容涵盖产前、产中、产后,推广内容包括农业科技服务、家政服务、四健(脑健、手健、心健、身健)农村青年服务、自然资源和农村地区开发服务等。通过科技服务向农民传递最新科技成果,通过家政服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通过四健服务培育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民,通过自然资源和农村地区开发服务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同时,所有农业从业人员都有资格执照,定期参加继续教育,期满不学习的则吊销从业执照。
   (三)突出重点,术专攻打造一业特强
   科技创新突出重点,抓住命脉环节,大力发展种源农业,配备分子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和生物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优秀团队和先进设备,创造新的、想要的、可以一代代遗传性状的,以快于常规育种3—4倍的速度,培育高产量、高品质、高稳定性、高适应性、高抵抗力的“五高”品种;大力发展温室农业,控制小气候自动化生产,精确地控温控湿,精确地供水供养,精确地补光补碳,生产系统闭合循环,将资源用到极限、污染降到最低,用一亩面积产出十亩的产量。

四、具体的建议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农业“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农业大区的金山,时不我待,金山农业科技需锐意进取,推陈出新,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的发展。
   (一)围绕“内强素质、外迎挑战”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
   建议区府督促各镇配强镇农办力量,人员到岗,工作到位,按照职能分工完成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镇农技站单纯地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为区域内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建议进一步加快镇级年轻农技人员的招录进度,鼓励镇级农技人员积极晋升职称,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工作指导的力度,营造企业人员踊跃申报农业专业职称的良好氛围,鼓励企业内优秀人才安心从事农业科技工作,引导企业对科技人员的待遇参照事业单位专技人员的定酬方案,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氛围;建议打破农技人员无过终身制的职称聘任,建立“无为退、有为续”竞争上岗的聘任机制,建立年度任务和服务对象反馈考评体系,权责对等,如设定享受副高职称待遇(以此类推)的年内必须主持1个以上项目、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1篇以上论文、传帮带2名以上区镇两级农科人员、服务50户以上的农户(合作社)等等具体的具体考核任务,作为下一年度续聘的门槛条件,未完成任务的不续聘,同时,将纳入合作社及农民的要求和评价,进一步提高农技人员主观的能动性和服务意识。
   (二)围绕“六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农业科技服务内容综合化
   建议拓展服务领域,进一步提升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扭转过去重产前产中科技服务、轻产后科技服务的不足,扭转过去重生产发展服务、轻生产质量改善及环境建设服务的不足,扭转过去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轻生态效益的不足,特别在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特色品牌方面,在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方面,在资源综合利用提升效能方面,在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方面,培育专业人员,为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农民提供专业意见和综合服务;建议进一步加强非沪藉农技人员“入乡随俗”快速贴合本地农民的能力培育,在推广普及金山话、让他们听得懂金山话的基础上,建议组织非沪藉农技人员参加金山土专家的讲课,学习他们的授课方式,交流心得体会并从中学会与金山农民的沟通技能;建议在农业从业人员培训服务中,增加生活、礼仪的培训内容,传授家务料理、健康饮食、行为举止、美化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外在与内在的改变同步进行,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同步开展,家美村更美。
   (三)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
   建议大幅增加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以财政投入为主,并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注重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注重科研与生产的结合,注重生产与生态的结合,充分利用区院合作的有利契机,借智借力借平台,主持申报并实施部级或市级以上的科研项目,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能级和水平;建议专项编制“十三五”农业科技创新规划,建立区级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农科人员沉下心来开展探究,同时,加大科技创新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建议培育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在科技兴农项目中成功立项的比例,转变立项主体,由现在的事业单位主持、企业参与,转变为企业主持、事业单位参与,激发农业企业主体活力,进一步缩短科研与生产的距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速度,鼓励涉农企业自己特色产品的技术面向全区提供专业化服务,以不断满足农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科技是农业持续发展的支撑,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成果转化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的影响是一时的,制度的影响是长远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区农业科技体系的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驱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运用,金山“三个农业”的建设成果将更加丰硕!







 来源: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
相关文章
  • 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www.vera.sh.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 网络支持: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网络部

    沪ICP备202300309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