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蔬菜集锦 >> 媒体转载 >> 内容

浦东实施土壤修复改良措施 助推绿色生态发展

时间:2019/1/28 8:35:39 点击:

22家蔬菜合作社推行土壤“蚯蚓养殖”初见成效
  长期以来,蔬菜生产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不仅造成了农产品品质的下降,还带来土壤的严重板结,无疑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不利。而当下市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追求,使得农业在稳产的同时更注重提高质量,从而走生态有机农业之路。浦东新区从去年起开展蚯蚓养殖和有益菌还田行动,希望通过回归传统农业的“老路”来为生态农业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子。

  □记者 康晓芳东方城乡报

  蚯蚓养殖一举多得

  据了解,浦东新区自2018年起落实市农委关于推进设施菜田土壤保育和改良措施后,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位于合庆镇的上海元德蔬果专业合作社,是一个以大棚设施菜田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基地300亩,社员58人。自合作社2008年成立至今,由于对土地有机质还田重视不够,蔬菜生产多年依靠化肥、农药施用来提高产量,结果导致大棚内土地盐碱化,土地肥力有所下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下滑,农业生产发展遇到了难以克服的瓶颈。当他们正为此烦恼时,浦东新区农业部门推行的发展田行动,让他们看到了生态农业发展的希望。在新区农业部门带领下,合作社参与到安徽蚌埠等地考察,随后,在新区农业部门指导下开始引进蚯蚓养殖技术,修复大棚内土壤。

  上海元德蔬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丁惠康介绍:“这些蚯蚓目前放置在三个大棚温室内繁殖,他们通过定期提取蚯蚓的方式,来实现对土地的修复。”他告诉记者,别看蚯蚓养殖看来简单,其实也是蛮有学问的,不仅要隔十天半月给蚯蚓添加食料,还要给蚯蚓通风和浇水,而食料就是农业的边角废料加上牛粪便,因为蚯蚓怕热怕光,喜欢潮湿,所以养殖蚯蚓冬季要三天浇一次水,夏天高温一天要浇两次水,这样让蚯蚓在泥土里能安心生活而不转移地方。丁惠康说:“烂的橘子、苹果等,我们以前是当废弃物丢掉的,现在我们养蚯蚓以后,开始利用,包括田里的秸秆全部利用起来,将其粉碎后进行沤肥和养蚯蚓。而且我们还带动周边农户把玉米皮都拉到这里来粉碎,进行沤肥养蚯蚓。你看,这些农业生产的边角废料与牛马粪便搅拌,经过蚯蚓消化和分解后,便成了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的蚯蚓肥。3个棚每个月可出产30吨蚯蚓有机肥,铺到地里后就可起到修复土地的作用。”目前这家合作社的350个大棚中,有20%大棚都进行了蚯蚓粪还田。现在蔬菜苗不仅普遍长势好、根系发达粗壮,而且产量也提高了20%左右,这让他们养殖蚯蚓的兴致也越来越高。

  蚯蚓养殖形式多样

  在新场镇新南村的上海南汇南德果蔬专业合作社,记者也看到正在实施蚯蚓还田的忙碌场面。他们的做法与其他合作社有别,是将蚯蚓直接放置到大棚的田块里直接肥田和松土。他们用稻糠和马粪做饵料,经过三个多月的蚯蚓繁殖,将土地修复后,再利用相应技术将大部分蚯蚓搬运到其他大棚里进行新的地块修复,目前这家合作社已经完成了30亩地的土质改良。

  该合作社负责人沈维介绍,“第一批蚯蚓是从去年8月下旬开始养的,现在看到的是第二批。我们第一批养了将近10亩土地蚯蚓,按照我们合作社实际情况,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养殖蚯蚓16亩。记者看到,在许多大棚里,工人们正在抓紧将新移来的蚯蚓平铺在新的大棚里,据这位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大棚蔬菜采摘一块就修复一块,直到将菜田全部修复。

  据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汪洁介绍:养殖蚯蚓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它可以疏松土壤,第二个作用是可以分解掉土壤里面残留的秸秆,或者是蔬菜的废弃物。通过蚯蚓养殖这个措施的实施和推进,能够改善土壤的理性结构,提高土壤的活性,最终能够达到减少农药化肥施用的目的,保证蔬菜生产的安全和优质。

  据了解,浦东新区农业部门计划在全区22家蔬菜合作社、园艺场的2000多亩土地上实施蚯蚓养殖,截止到去年12月底,已经启动了500多亩地的蚯蚓养殖。另据了解,除了蚯蚓还田,浦东新区还将推广微生物菌肥等技术改良土壤20000亩,通过增施微生物菌肥和土壤改良剂等技术,不断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地力和可持续生产能力,减少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促进蔬菜正常生长和改善蔬菜品质。

 来源: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
相关文章
  • 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www.vera.sh.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 网络支持: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网络部

    沪ICP备202300309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