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蔬菜集锦 >> 媒体转载 >> 内容

城市蔬菜——“洋气”又“接地气”的口碑农产品

时间:2015/10/22 8:46:20 点击:

提到城市超市,上海的市民并不陌生。近些年来,除了超市,上海城市超市有限公司也在农业方面迈开了大步,从最初的20亩标准化菜地发展为今天的5000亩现代化大型农场,从仅在门店销售蔬菜发展为将优质蔬菜销进社区、超市、大酒店,其品牌知名度在沪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如果用一句话来介绍城市超市,不少上海市民会告诉你,那是买进口食品的地方,“老外”们都认准那里购物的。

其实除了超市,上海城市超市有限公司也在农业方面迈开了大步,从最初的20亩标准化菜地发展为今天的5000亩现代化大型农场,从仅在门店销售蔬菜发展为将优质蔬菜销进社区、超市、大酒店,其品牌知名度在沪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2006年,该企业注册的商标“城市蔬菜”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2007、2009年,“城市蔬菜”被评为上海名牌产品。如今,城市蔬菜不仅是沪上“老外”们的首选,也是“买汏烧”们的好口碑农产品。

从20亩地开始起步
试水农业

城市超市的创建早在1993年,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和一辆小型送货车,创始人崔轶雄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他和一位同学联手创办了上海第一家专门为在沪外籍人士服务的“上海城市购物服务公司”,供应的都是当时上海滩市面上十分少见的进口食品,但都是旅居上海的老外们天天都离不了的。

1995年7月,城市超市第一家门店开张,自此,企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超市供应的数以万计的进口食品,都是从国外原产地通过集装箱运抵上海的,一些新鲜蔬菜和香料,如朝鲜蓟、罗勒、莳萝、球生菜和紫生菜等,有的更是天天空运来沪的,因此不仅售价昂贵,而且常会发生供应不上的断货现象,而上海本地却没有这些品种的蔬菜。

于是,崔轶雄果敢地作出了这样一个大胆的决定:超市每天上柜供应的新鲜进口蔬菜和香料由自己来种。他把目光投射到离上海中心城区较近的市郊农村——闵行区华漕镇。这里与黄浦江的上海饮用水取水口相距不远,不仅水土资源丰富,而且长期以来就是上海中心城区的蔬菜供应基地之一,拥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菜农。

1997年,城市超市在华漕镇杨家巷租借了20亩土地办起城市园艺场,并开始试种进口蔬菜和香料。第一批进口品种的蔬菜和香料,在试种成功的同时,也为城市园艺场培养出了第一代擅长于种植进口蔬菜和香料的农业工人。当第一批试种成功的进口蔬菜和香料,带着本地泥土的芳香在城市超市上柜后,立即受到了“老外”顾客的普遍欢迎,本市及长三角地区的不少四五星级宾馆和由外国人经营掌勺的西餐厅也慕名纷纷前来订货。自此,城市超市蔬菜的口碑如酒香一般,在外籍顾客群体里弥漫开来。

看到这样的成果,崔轶雄开始踌躇满志地酝酿一个产、供、销连成一体的宏伟计划:通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合作组织形式——上海城市蔬菜产销合作社有限公司,进一步拓展园艺场的面积,扩大进口蔬菜和香料的种植。

田头到餐桌不过数小时
产销一体

在城市超市门店不断增加的同时,城市园艺场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地拓展。如今,城市园艺场已拓展至华漕镇红卫村、马桥镇、浦江镇和嘉定区华亭镇,拥有上海最大的标准化直营蔬菜基地4000余亩,还在外地开设基地,从而使城市园艺场的总耕地面积达到5000多亩,常年种植的世界各地的蔬菜品种多达140余种。

好的品牌需要好的产品,崔轶雄深谙这个道理,因此基地内全部采用有机方式种植,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没有农药残留,不使用化学合成的生长激素,而采取科学轮作、换茬。在施用肥料上,利用秸秆和蔬菜残枝叶作沤肥增施。园艺场内建有沤肥棚14只,确保所有农作物施用的都是经高温灭菌的有机肥料,整个种植过程中绝不使用化肥,可免化肥污染之忧,既提高了蔬菜的质量,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也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与此同时,园艺场还建有一支检测、加工、配送的专业队伍,设有专门的安全检测实验室,农科专家和园艺师定期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检测,并严格把关,凡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决不出园艺场。目前,年销量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13600吨,平均每亩4.28吨,亩产值23000元。从外籍人士喜闻乐见的球生菜、紫生菜等蔬菜,到烹饪西餐时必不可少的芳香类蔬菜如荷兰芹、罗勒等,甚至普通市民餐桌上的时令蔬菜,通过自营超市、在有一定规模的连锁超市和大卖场设立专柜,以及批发供应上海各高档消费场所等多种多样的营销渠道,城市园艺场出产的农产品覆盖了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并以新鲜、优质、安全享有盛誉。同时,通过独特的配送方式,城市蔬菜的新鲜程度做到了“上午在田头,下午在餐桌”,采用的“采摘、分拣、包装一步到位”的模式,使销往各超市、大卖场和大酒店的蔬菜在城市超市的产供一条链上实现了当天采摘、及时包装、当天销售。

让“城市蔬菜”进社区
打响口碑品牌

2005年5月份,上海某家媒体连续几期跟踪报道了上海静安区居民买菜难的情况。这条新闻让城市超市关注起了部分小区“买菜难”问题。“就拿位于市中心的南京西路街道来说吧,小区数量多达16个,只有一家农贸市场和一家生鲜超市,分别位于街道的东西两侧,这使家住中间地段的居民买菜十分不便”,城市超市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华丽告诉记者,对于那些小区里腿脚不灵便的老人来说,买菜甚至成为一种负担。在街道和城市超市沟通后,华业、延中、南西、泰兴等社区的近万户居民则盼来了城市超市蔬菜车,定期送菜上门,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蔬菜。

社区里销售的蔬菜都产自城市超市自己的园艺场,出场前又经过初步挑选,有的还是清洗过的净菜,都被用透明纸完好地封固并贴上价格标签,不少品种的价格甚至比市场还便宜。这个“洋气”的品牌如今以如此“接地气”的方式出现在生活中,居民也都感慨不已。不到3个小时,满满几十筐新鲜蔬菜全被抢购一空。为了让孤老或腿脚不便的老人享受到“流动菜场”的便利,城市超市会同社区服务发展中心特别提供了一份“菜单”送到老人手中,老人们只要在表上勾出想要买的蔬菜名称,就会有专人免费送货上门。

为什么要将菜品销往社区?杨华丽表示,卖菜是小生意,一个上午的营业额不过才500元左右,相比城市超市一天的营业额计算,500元可算是微乎其微。但城市居民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蔬菜,这样看来,买菜又是关系到居民生活的大事,“我们送菜到社区算的不是经济账,而是人情账,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

如今,从城市超市里那一盒盒包装好的净菜,到社区里居民能够买到的平价新鲜蔬菜,“城市蔬菜”不再仅限于摆在城市超市里让外国顾客选购,而是以更接“地气”的形象成为了上海市民生活中的口碑农产品,其品牌已经深入沪上消费者的心中。

 来源:上海三农
相关文章
  • 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www.vera.sh.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 网络支持: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网络部

    沪ICP备2023003099号-2